English

巍巍长城立惊涛

1998-08-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汉俊 蔡侗辰 张玉玲 倪迅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其 我有话说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难忘的事件。

1998年6月下旬起,长江流域普降大雨,干支江湖水势暴涨,短短十几天水位飚升,直逼历史最高水位。

武汉呼救!九江呼救!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上那嫩绿的稻果和百万生灵在呼救——

谁握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1998年7月初起,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紧急大规模集结,精锐部队被迅速派赴长江沿线。车辚辚,马啸啸,人民子弟兵开始了一场保卫人民、与洪水抗争的持久战!

8月9日,朱(钅容)基总理面对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动情地说:“你们面对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与人民群众一起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江主席让我代表他向同志们致敬!”

激战曲黄继光班班长冒着被吸进漩涡的危险潜向管涌口

8月16日中午,记者在长江螺山周家嘴险段目睹了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个身穿救生衣、晒得漆黑的战士从几百米远处背起土袋,迅速奔上江堤,倒在堤外;堤内,19处管涌处水流汩汩而出。这是一起罕见的特大管涌群隐患,一旦听任自流,顷刻间将堤溃人亡。黄继光团奉命赶到,党员突击队立即跃入水中。黄继光班班长马良友第一个潜入水底,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水压吸入漩涡的危险,探摸到管涌出水口,与战友们一起,把一袋袋的泥土塞到口子里。很快,一条长120米、宽8米的内堤迅速筑成,管涌得到了控制。一场恶仗下来,战士们个个成了泥金刚,累得连眼皮都睁不开了。

第三次洪峰期间,解放军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奉命顶着罕见的八级大风暴雨,急驰向防堤加固堤坝。谁知至险段3公里处,由于道路泥泞,车辆无法前行,官兵们只好下车跑步前进。风助雨势,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砸来,眼睛都睁不开。天黑路滑,不少官兵鞋子都掉了。然而只用了20分钟,官兵们就迅速赶到了险点。此时,狂风掀起2米多高的巨浪,猛烈地冲刷着堤坝,江水顺着刚撕开的一道口子,狂泻而出。20多名党员突击队员跃入汹涌的惊涛中,手臂相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汹涌的江水在我人民子弟兵的钢铁意志面前低下了疯狂的头颅。人墙内,水势渐平,一袋袋土包被加固在堤坝上。当东方泛白,缺口终于“愈合”,而我们的士兵倒在堤上酣然入睡了……

浸泡了50多天的长江大堤早已百孔千疮,危机四伏。大堤光重要险情点就有200多处,每天都有管涌、散浸、跌窝险情发生。沿江布防的各军兵种时刻注视着长江每一处险点,他们遵照江泽民主席“严防死守”和“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指示,随时准备赴汤蹈火。每一次出动,都有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每一次鏖战,都谱写出一曲中国军人的壮歌。

报国情从SOS儿童村走进军营的少尉排长说:我想妈妈……

8月15日,在激战长江燕窝八八潭的间隙,记者采访了某部红三连少尉排长张建成。

张建成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观水镇八甲村。4岁那年,小建成的母亲病故。10岁时父亲又撒手人寰。村里张支书可怜小建成,把他抱到刚刚成立的烟台国际SOS儿童村。在儿童村,小建成又有了自己的妈妈———张雨霄。整整七年,妈妈教他做人,育他成才。18岁那年,妈妈把他送进军营。为了给妈妈争光,张建成在部队勤奋努力,很快成为骨干,在军师两级大比武中获个人总分第二名,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在同年度兵中,张建成创造了第一个入团、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入党、第一个立功、第一个被评为伞兵训练标兵、第一个当伞兵训练教官,六个“第一”。今年6月,张建成被空军批准为少尉排长。在接受采访时,张建成说:“我本是一个孤儿,是人民养育了我,没有张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只有以奉献来回报人民。”

张建成告诉记者,8月1日零点部队开拔后,一路想给妈妈打电话,怕她担心,但现在战斗紧张,没空儿了,等水退了吧。张建成噙着泪说:“我妈妈很瘦弱,眼睛又不好,我很担心……”

“我已失去了一个亲人,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不愿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再失去自己的亲人。……我要求到抗洪一线去!”这是某炮团三营八连上士龙贤勇申请书中的一段话。7月23日下午,龙贤勇正准备回四川探家——他的父亲在煤矿下不幸中毒身亡。作为长子,他悲痛欲绝,而此刻,部队已接到征战令。龙贤勇犹豫再三,大哭一场后毅然写下了这份申请书。在随部队抵达公安县南平镇防汛点后,龙贤勇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党员敢死队,每天扛土包1000多个。

某部导弹一连专业军士长鲁修文家住在古城荆州门外,新婚妻子是银行的职员。7月24日,是他探家休假的日子。这天天上飘着毛毛细雨,后来越下越大,妻子在雨中一直等了七个小时,还未见丈夫的身影。焦虑中,一条长龙似的抗洪军车队开过来了,一辆、二辆……当第九辆军车开过来时,妻子猛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她透过雨帘望去,见丈夫正在军车上向自己招手,她鼻子一酸,两行泪就下来了。后来,部队又转战洪湖,妻子得知后,在荆州大道上整整守候了大半天,再一次以挥手代晤,又以挥手作别。

某部高炮一连指挥排排长吴雪的妻子在新疆工作,孩子出生仅5个月就得了血管瘤,令他俩焦虑万分肝肠寸断,原拟定在7月底至8月初到武汉同济医院给孩子做手术,但一道抗洪命令下来,他二话没说,含泪给远方的妻子回信:“孩子做手术的事,再推一推吧。”在抗洪大堤上,他组织全排战胜了一处又一处惊涛骇浪,共排除大小险情80多起,被所在师树为“排长标兵”。

脊梁谱空军首长乘直升机上堤督战

8月15日上午11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中将、政委丁文昌上将亲临洪湖大堤燕窝八八潭险点视察空降兵部队。

湖北省副省长张洪祥告诉我们,这处险点是长江大堤最大的一段管涌群,其中红光一号管涌口径达1.8米。稍有疏忽,长江将在这里撕开一道缺口,奔涌的江水将迅疾吞没大片沃野和无数的生灵!司令员和政委指挥着战士们飞快地穿梭背土围堰。记者看到,政委丁文昌的脑后一滴滴豆大的汗珠透过迷彩帽,顺发而下。

在大堤上,记者发现空降兵军长马殿圣的腿一走一跛。经询问才得知,在一次任务中马军长不慎扭伤了脚,肿了,但是他白天仍然坚持在一线指挥,晚上卧床扎针灸。15日晚,记者前去拜访马将军,将军正在接受治疗,他只能在递过去的《光明日报》上写下“马殿圣”三个字。与马军长一道并肩作战的还有副军长李家洪少将。

记者在前线将士中采访,听到一串串将军的名字:于永波上将、陶伯钧上将、史玉孝上将、隗福焰中将、沈滨义中将、陈达植中将、徐永清中将、杨福坤少将、杨志琦少将……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共和国的将军们走上了激战的前沿!

奋战在长江大堤的数十万官兵中,还有数不清的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师长、团长政委,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指挥得力,与将军们一道,构成共和国钢铁长城的脊梁。

8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亲临湖北考察灾情,一下飞机他就与一位将军紧紧拥抱。这位将军,便是长江抗洪前线总指挥、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中将。8月2日下午,龚谷成从广州急赴湖北洲湾,坐镇调遣兵力,指挥营救工作,一连24小时没合眼。

在防洪大堤上,武警官兵们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将军像士兵一样扛沙包。一看,原来是武警西安技术学院院长、原武警湖北总队队长尹成富少将。

记者在螺山水文站采访时,见到武警湖北总队副总队长张火焱大校。他告诉记者,湖北省军区八位领导,武警湖北总队八位领导,此刻都在抗洪一线。

8月13日晚,武警某部128师突然接到增援监利红庙、段庄的命令,尽管部队当天已出动3次,但仍然快速出击了。师长夏鹤、政委刘建华乘坐的指挥车第一个赶到险点,一边指挥士兵,一边亲自一口气扛了十几袋土包,并和战士并肩战斗到第二天12点。

记者在长江大堤采访,见到了空降兵团以上几乎所有的军官。15日下午15时,乌林镇小沙角出现滑坡,刚从大堤回指挥部的空降兵某师副政委李良平又立即赶到小沙角险点组织抢险。记者看到他黝黑的脸上并无怠意,满布血丝的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在新洲垸淹没区,空降兵某师后勤部部长李明龙数次乘坐冲锋舟冲进水区最危险地带,救出群众1300多人。这位冲锋在前的军官多次荣立一二三等功,还是国家“抗洪抗旱模范奖章”获得者和唯一获得“国际民防组织奖章”的中国军官。

16日中午,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我们见到了“黄继光团”、“黄继光营”、“黄继光连”和突击队的所有军官。16日凌晨2时,螺山周家嘴突然出现有19处管涌点的特大险情,“黄继光团”政委戴义家立即率部用20分钟赶到出险点,采取外帮内导的方法控制了险情。苦战了10个小时的将士们仍然坚守阵地,团、营、连、排四级干部无一退阵。政委戴义家说:“我们要求‘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骨干就是一根顶梁柱,一个战士就是一堵挡水墙’,干部就要‘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

8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荆江大堤又降暴雨,江水急剧攀升,情况骤然严峻,犹雪上加霜。空降兵部队、武警部队再一次全线出击,长龙般的军车队急抵江边。17日晚10时30分至18日凌晨4时,记者在雷电交加的滂沱大雨中驱车监利县尺八镇险段。在棉花站点、王家湾闸点,记者看到打着手电、身穿雨衣、表情严峻地走在队伍前面查险的,都是“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的师团长们。

领导一马当先,士兵争先恐后。蜿蜒千里的长江大堤上,中国军官正率领精锐之师筑成抗御洪魔的钢铁长城!

基石颂师长的母亲说:儿啊,你去吧,我这把老骨头还挺得住

巍巍长城,垒于坚强的基石。精锐之师,离不开人民的支撑。硝烟战火中那一幕幕老母送儿郎、妻子送丈夫上前线的壮烈场面,那一曲曲用心乳去滋养子弟兵的感人故事,又一次次地再现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

空降兵某师师长姚恒斌接到率队赶赴长江抢险的命令时,年迈体弱的老母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望着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母亲,这条陕北硬汉愧泪长流:“娘,有任务了,儿……要走了。”母亲盯着已过中年的儿子,一字一顿地说:“儿啊,你去吧,我这把老骨头还挺得住。”姚师长挥泪别母,火速奔向前线。

空降兵某炮兵团伞训主任赵西友的岳父病故,妻子没有让他回家;上甘岭特功八连副连长王兴国的妻子7月2日生小孩难产,一星期后岳父岳母在送饭途中双双遇车祸住院,妻子没吭一声。该团秘书科科长邓年和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可以一口气说四五个小时,三营官兵中有110人家中受灾,但没有一个家属提出让孩子回家的。他们理解战士的职责,懂得战士的情怀,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让战士们分心,是战士们全力以赴、不怕牺牲的原动力。

前线激战犹酣,后方支前踊跃。记者奔波采访,到处感受到灾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拥戴之情。在洪湖、监利城区,记者在战士们陪同下上街吃饭、打车,尽管战士们和我们一再解释部队有纪律必须付钱,但任你口干舌燥,老百姓依然坚拒不受。

在洪湖燕窝八八潭险点抢险中三次晕倒的山东籍战士张广振告诉我们,他躺在红光村的一位农民家,每次醒来都见到一位大娘正为他擦汗、摇扇子;堤上烈日炎炎、酷热难当,30多户居民烧了20多锅开水送到前线;记者在小沙角险点看到,十几位下岗职工做好绿豆汤一碗一碗地端给战士,有的还喂到战士口中。

部队所在地的不少餐馆、医院、理发店、出租车都提出免费为战士服务,一车一车的西瓜送到驻地,成批的医疗队送医送药。记者到过多处军营,几乎所有的矿泉水都是名牌产品,人民用最好的礼物献给当代最可爱的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